池冰轮:撕掉标签,用力生长 | HSYLCer专访
编者按
2006年至今,已经是HSYLC陪伴我们的第12年。12年时间,从峰会走出了超过一万名的伙伴。他们或许是常人眼中的 “哈佛女神” 沈赫赫,又或许是从镇江走向哈佛的“小镇女孩”杨枝叶,但每一个头衔背后,其实都是一个有趣得不得了的鲜活灵魂。我们希望学生成长的路是“不拘一格”的,也希望他们的个人经历能给更多同学启发。
今天,我们第四期的HSYLCer专访栏目为大家带来的分享者,是一个不愿被叫作“别人家的孩子”的女孩——池冰轮。
池冰轮
2013 HSYLCer & HWeeker
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&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双学位
哈佛大学学期访问生,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
“高考党”与HSYLC的奇妙际遇
与大多数HSYLCer不同,冰轮是个非典型的高考党。
初入高中,她只觉得“选北大还是选清华”的问题听来天方夜谭,“只要不被高考打磨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就好”是她为自己暗暗立下的决心。
高中在男女比例7:1的理科竞赛班里学着法拉第电磁感应和广义相对论,而她的目标清单中列着的却是去澳大利亚交流、做校报记者、当选学生会主席……参加哈佛峰会,也正是其中一项。
然而,早早就被师姐“种草”峰会的她,一直到高考结束后的暑假才真正赴约。那时的她已经收到北大、港大等诸多名校的录取。
于北大未名湖畔
面对很多人“高考党参加峰会完全无用”的质疑,冰轮不希望拿“高考党”或是“出国党”的标签框住自己,无论接下来的路是什么,峰会都是一种更加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,一个值得享受的过程。“我去峰会完全不是为了‘有用’,跟优秀的同龄人在一起、跟有意思的人交流,给我的快乐会更大。”
谈及四年前的峰会,冰轮最大的感受是“原来年轻人也可以做出不简单的事情”。
“峰会让我见识到了最优秀的同龄人都在做什么,他们思维的开阔程度和执行能力非常夸张,完全不会因为年龄或环境约束而受到限制,他们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启发与灵感。我和这群最疯狂的人,一直到现在还保持联系。”
与HSYLCer在“山顶”再次相遇
峰会结束后,冰轮来到北大燕园开始她的大学生活,但她与峰会的故事还未完结。
冰轮通过峰会获得了参加HWeek(哈佛校园行)的机会,作为大一新生的她在11月前往哈佛进行了一周的深度学习体验,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Luncheon(学术午餐会)与《经济学原理》的作者、著名的经济学家格利高里·曼昆教授进行交流。想到几天前还在北大的经济学原理课上阅读这本书,这小小的巧合让她觉得妙不可言。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,她率直地与曼昆教授分享了自己关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想法。
HWeek期间与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格利高里·曼昆交流
“对我而言,他不再只是教科书的作者和经济学界的大师,而是对某个问题和我有着不同见解并愿意共同探讨的人。”
正是因为HWeek带给她的西方教育体验,冰轮开始了解“出国党”的更多细节,并决定在大学期间申请交换项目。她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体验过亚洲式教育,也在哈佛大学体会典型西方模式教学。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体验,她觉得,二者不分优劣,是互相不可替代的。
大三时在哈佛大学进行学期访问
学业之余,冰轮还担任IMUSE中美大学生论坛北大团队的主席,策划探讨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艺术等诸多议题的论坛。作为主席,冰轮看到更多的是幕后工作的艰辛,“只有真正走到幕后才发现,其实只是一帮同龄人在‘兵荒马乱’地做事情,大家共同攻克难题与修复bug,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。”
与IMUSE北大团队
在交换、课外活动和实习等经历中,冰轮惊喜地发现,遇到了很多HSYLC校友,“感觉峰会的友谊得到了延续”。“一起工作就仿佛当时峰会场景以新的形式再现,相似的峰会经历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。”
她认为自己和峰会有“一种奇妙的缘分”,就像一群登山的人,在半山腰遇见彼此,经历了一场仲夏夜之梦,分开之后或许会有不同的轨迹,但最后终会山顶再次相遇。
拒绝“别人家的孩子”的标签
从高中时期的省学生会副主席,到大学期间IMUSE北大团队主席、校园主持人,再到高盛投资银行部暑期分析师、高瓴资本私募股权投资团队实习……冰轮光鲜的履历,让她成了老师和家长口中那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对于这个标签,冰轮是很惶恐的,“因为我也常望着我心目中的‘别人家的孩子’,慨叹自己有限的天分与努力。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山头,也都在望向别人的高山。我常问自己,如果‘更加优秀’是我所渴慕的,那什么时候才能达到‘优秀’的尽头?如果每一段求学是为了升读更好的学校,那前一段奋斗的意义,仅仅是为了将自己投入到后一段奋斗中?”
主持北大“一二九”合唱比赛
从HSYLC到HWeek,再到以后的各种活动和实习,冰轮学会了拒绝人云亦云,透过事物表面的光鲜去思考“什么是我需要的,什么是更好的”。
这些经历中遇到的人和事,让她更加懂得如何平静地接受多元,为他人的成就真诚地鼓掌,坦然面对自己内心深处“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”的恐惧。
“我努力做好手中的事,也去突破自己能力的界限,是希望最终能拥有这样的内心的自信,可以去欣赏他人的优秀,而不会因为他人的优秀产生对自身决定的动摇。”
不在意“每一面小红旗”的竞争
让冰轮用一个词形容自己大学四年的感悟,她开玩笑称自己是经历了一场“从少年到青年的修炼”。
从小到大,身边的同龄人总是很在意“每一面小红旗”的竞争,仿佛每一个环节的竞争结果都会对未来产生重要的连锁反应。
而她更在意,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在通往长期目标的轨道上,以及自己是否享受过程或者当下的状态。她愈发珍惜少年时的张狂勇敢,也开始像青年人那样沉静审慎地做好每个决定。
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
对于正在读中学或初入大学的同学们,冰轮有这样一些建议:
“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和真正热爱的事情,而不是人云亦云。全力以赴去争取看起来有点难的东西,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本分。”
如果你也愿意分享自己的HSYLC故事
欢迎在文末留言
或投稿至haa@hsylc.org
邮件标题格式为——
【HSYLC投稿+姓名+20××年校友+来稿标题】
2017年哈佛峰会全球报名已启动!
学生申请截止:
常规批:5月31日
高三/特殊申请:6月18日
志愿者申请截止:6月1日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或登陆哈佛峰会官网
http://www.hsylc.org/→“报名申请”→“成为学生”/“成为志愿者”进行峰会申请
编辑:月半&小九
及时获取更多最新哈佛峰会信息
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:Harvard_HSYLC
及官方微博: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HSYLC
长按关注哈佛峰会官方微信公众号
长按关注哈佛峰会官方微博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即刻申请哈佛峰会